校园故事


浅谈技工学校中班主任的爱与严

时间:2019-04-11   来源:未知   admin

【摘  要】在技工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如何把握对职校生的"""",作者通过自己亲身工作经历阐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的理解,列举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的几种不当类型,并对""""的关系作了简单的论述,以此来明确教师对职校学生的""""所应掌握的程度。

【关键字】爱严 班主任 技校学生 黄金原则

作为一个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起步的职教新手来说,我刚开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经过二年的工作,我感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和适度的"",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问题。

  刚开始当班主任时,我偶尔也会埋怨:"怎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儿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呢?"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渐渐意识到这实质上就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 """"的方式造成的。

一、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殊阶段的特殊性,如果不能正确的去""正确的""就会困难重重,危机重重。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条"黄金原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而我们却常常用到"反黄金原则":我希望别人像我希望的那样对待我。如果不能如愿以偿心里就会不平衡,冲满矛盾和痛苦。这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及人与人交往的客观规律。

  以青春期为例:

  技工学校学生大多处于青年初期,年龄范围1520岁,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处于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在这一时期,他们心理上具有较强的抗争性,他们反感成人把他们自己当成小孩子。排斥教师对自己过多地关心和照顾,对教师的管教约束感到多余,甚至厌烦、苦恼。有的甚至表现出抗议的态度。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的因素起着导火索的作用,其中关键是内部力场的张力。技校学生处于青年发展的初期,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某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其实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消极心理反映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常因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达不到目的而悲观失望,甚至寻畔滋事,损害公物,严重的旷课逃学或加入不良团伙、违法乱纪;节俭意识淡化,消费观念超前,一些同学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味的攀比吃喝玩乐,学业不成却负债累累。而我们有些班主任老师只强调学生要学好技能,一味严格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忽视技校学生的这种心理发育规律,要么""得让学生反感,要么""("")得让学生感到无奈,目前班主任对学生严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 严父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这是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认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但成长中的学生不是军人,无限度的服从并不是他们的天职。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 慈母型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以至于自己非常辛苦,收效甚微,学生往往报之以腻烦与不理解,认为老师多管理闲事,不给学生自己发挥与锻炼的机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这种类型的班主任是"费了力"却不见得"讨好"

3、 防烫水杯型

  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就是像"防烫水杯"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 因为我的年龄较轻,与学生相差不大,并且还是一位女老师,为了突显老师的尊严与威信,自认"无威而不信"的原则,常常一脸严肃,让学生觉得不尽人情,结果是往往师生情感难以交流,学生对我这个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 偏利型

  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生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对待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当这种""转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作为班任,我也会倾向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一碗水很难端平,认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错误是偶而为之,常常会原谅;而别的同学会认为老师偏心,自己只要学习不好,做什么都没用。后来,认识到了这一不足,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这时我发现许多原来我认为的"差生"竟然有着我从未发现的优点。

二、对班主任""的理解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作为职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就像我常对自己说的:"老师就是一份良心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在内容上表现为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对学生的""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班级与学校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一个老师不尽职地教育学生往往会毁了一批学生,甚至一代人……

在我当班主任没多久就发现,技校学生自卑感特别强,稍一触碰到他们那根脆弱的弦,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的把自己包裹起来,并或多或少的向你发出一些“攻击”。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如何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呢,让我深思了许久。我们班汇集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张越,团总支书记刘四虎,校报编辑部小记者王迪,在中专毕业前张越已是学生会文艺部副部长,刘四虎是团总支文体部部长,通过大专一年中对三名同学日常言行的观察及考核工作表现,我认为一年后的他们可以去更高更广的平台去锻炼自己,证明自己。并对其分别进行谈话,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往更大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价值。最后,他们通过自己充分的准备及努力,以及班主任给予的高度肯定,如愿以偿达到了自己向往已久但又觉得不可企及的梦想。

在这里,我想重点提及一个学生-王迪,在大专第一年我就发现这个孩子与其他不太一样,他工作态度非常认真,有很大的潜力未被发掘,但是在做很多事时,总有那么一股放不开的自卑感,顿时让我对这个有点结巴的孩子引起了重视,在观察除有些口吃以外,还有什么能让他受此影响的呢。在与张校长黄科长探访贫困家庭时,我们一行来到王迪的家,他们一家三口从东北来到北京,父母卖菜为生,家住不到78平米的地下室,母亲看到校领导对自己的孩子高度重视热泪盈眶的说,他们把希望全部寄托到王迪身上,希望领导老师能够多关注多培养离开王迪家,让我内心十分复杂。那一幕,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让这个孩子消除阴影,正确审视人生观,价值观。多次找机会与王迪进行谈心,得知其兴趣点及自我目标,并从平时观察了解到其特长,针对于此,经常不定期的与其沟通谈心,鼓励培养,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并表示老师对其高度肯定,鼓励发扬自身长处校报投稿,期期不断,并被陈校长及校报编辑王淇冉老师高度认可,并聘为校报小记者,同时是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至此王迪能有如此表现及状态我感到很欣慰,能够把一个正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领到正确的轨道上,也许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吧!

由此可见,班主任树立学生自信心,给予良好的评价都会触碰学生每一根心弦,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

三、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两年来,班级共获集体荣誉奖状16副,学生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特别强,正因如此,从而引发或多或少的小争执,去年学生会举办的篮球比赛,在决赛过程中,由于双方队员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一犯规,自然引起对方队员队友的不满及愤怒,引起双方拉拉队口角相争,甚至都准备动手,我当时果断制止,并愤怒的教育了本班所有学生,过后几个班干部委屈的像个失宠了的孩子似地哭泣的跟我说,本因各方面都存在问题,与之相较,班主任不向着自己班辩解,反而生气的教育我们,我们表示很不满意,顿时在整个班对我这个班主任引起很大的意见。比赛结束后,我待他们冷静了两小时之后,晚自习开了次主题班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之进行交流,并在会上表示,双方同样都存在问题,并及时教育自己的孩子,目的是想让你们进步的更快,知错改错,以后才不会犯错。如果反其行,也许你们一时会觉得我好,惯着你们,反而是耽误了你们。并以此话题展开了近两小时的讨论,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明白了我对他们的良苦用心,为今后德育教育工作奠定了很深厚的基础。走出校园夜已很深,但我的心却如此的踏实!

  四、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甚至有的学生说,只要自己毕业一定去砸老师家的玻璃,拿到毕业证一定要打老师一顿,老师的好心严厉却给自己塑造了一个仇人,一个社会不安的因素,可悲可叹,我认为真正的""应该是:

  1、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

  ""就是范围、分寸。我们看着一枚古钱,天圆地方才可为钱。我们的祖先也说过"宇宙,宇宙,四面八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万事万物遵循有道而必行之有度,从微观方面来看,我往往理解为: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要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爱学习的学生必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时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五、爱与严的关系

  教师是一份良心活,"卢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份爱的事业,一定要有一颗高尚的心。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失去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片面地"",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会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师、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从这点上说""""是辩证统一的。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

      《班主任心得》

以德育德,春风化雨育桃李
以德育德,春风化雨育桃李

废标公告

04/15前